-
雏鸡期(0-21 日龄):添加 800-1000mg/kg 饲料,可保护肠道黏膜、调节菌群,减少腹泻,提高成活率,同时为后期生长打基础。
-
育肥期(22 日龄后):增至 1000-1500mg/kg 饲料,一方面替代 10%-30% 蛋氨酸降低成本,另一方面促进肌肉肌酸合成,提升胸肌率 1%-2%,减少肝脏脂肪沉积,降低脂肪肝风险。
-
-
-
育成期(7-18 周):添 800-1200mg/kg 饲料,助力生殖系统发育,为产蛋期储备能量。
-
产蛋期(19 周后):加至 1200-1800mg/kg 饲料,不仅能提升产蛋率 5%-8%,还能增加蛋黄重量 3%-5%、降低胆固醇 5%-8%,减少高温应激导致的软壳蛋、沙壳蛋。
-
雏禽期(0-28 日龄):添 800-1000mg/kg 饲料,利用其渗透压调节功能,减少肠道损伤,提高成活率 4%-6%,加快羽毛生长。
-
-
育肥 / 产蛋期:加至 1000-1500mg/kg 饲料,肉禽可降腹脂率 3%-5%、优化料肉比,蛋禽能稳定产蛋性能,减少应激影响。
-
-
剂型选择:常规用甜菜碱盐酸盐(稳定性好、成本低);应激期选无水甜菜碱(水溶性佳,适合饮水补充)。
-
协同增效:与益生菌、酶制剂联用可强化肠道保护,与胆碱联用能增强甲基供体效果。
-
注意事项:避免与高铜(≤200mg/kg)、高锌(≤150mg/kg)饲料大量同加;雏禽剂量不超 2000mg/kg,防止肝脏负担;储存需密封干燥,避免吸潮结块。
合理使用甜菜碱,可实现家禽养殖 “降本、提质、抗应激” 三重目标,适配当前无抗养殖需求,是提升养殖效益的实用添加剂。